期刊简介

               本刊入选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评选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部信息研究所认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目总览》“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中文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国内主要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并被美国《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和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双月刊,彩色图文混排,铜版纸印刷。设有论著(专家论坛、人体病理学、实验病理学)、技术交流、综述、外科病理系列讲座、外检经验谈、病理读片、CPC、诊断释疑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出版部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739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073/R

邮发代号: 26-5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40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国际刊号:1001-7399
  • 国内刊号:34-107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杂志,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年第1期文章
  •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ML)起初是指起源在胃肠道MALT的一种B细胞淋巴瘤.早期的观点认为胃肠道的淋巴瘤基本都是MALT-ML,并且是低度恶性的淋巴瘤,后来认识到有高度恶性的MALT-ML.但目前认为全身各处均可发生,无论有无MALT,只要有获得性MALT/Peyer小结样结构即可发生,小结中心为生发中心,周......

    作者:徐天蓉;李百周 刊期: 2002- 01

  •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标准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ML)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已在1997年WHO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中确定[1],发表的有关文献也日渐增多.由于病理学工作者可能对此认识不足,导致误诊、漏诊者屡见不鲜,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为此作者综合相关文献结合自己的多年工作体会将MALT-ML的概念与诊断标准作一介绍,供同道参考.......

    作者:朱梅刚 刊期: 2002- 01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在进食较多油腻性食物后发生右上腹痛,始为隐痛,约0.5h后加重,呈持续性钝痛伴阵发性绞痛,有恶心、全身大汗及烦燥.予口服颠茄片和肌注阿托品,但疼痛不减,遂转来我院.患者近3年来曾有数次类似发病史.体检无特殊发现,血常规及血清淀粉酶无异常,腹部B超提示胆囊结石.临床诊断为胆石症、胆囊炎.行胆囊摘除术,术中见胆囊内有2.2cm×2.0cm×1.8cm结石1粒,几乎无胆汁存留......

    作者:张新明;唐茂勤 刊期: 2002- 01

  • 邮寄皮肤组织标本的免疫抗原修复

    我院从1993年8月起至今采用自制的小组织标本固定邮寄盒接收外院肾穿、胃镜、皮肤等大量邮寄标本,其中皮肤标本70余例,要求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带、疱疹样天疱疮等免疫复合沉积物,本试验旨在探讨远程皮肤病理免疫组化染色前处理的佳方法.......

    作者:熊喜生;曾玲;朱育莲;郑智勇 刊期: 2002- 01

  • 固定剂对MHCⅡ类抗原的影响

    ......

    作者:赖英荣;陈振光;钟觉民 刊期: 2002- 01

  • 应用组化、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诊断腹水中恶性黑色素瘤细胞

    利用腹水涂片诊断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恶黑)不难,而对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则比较困难.笔者采用组织化学Fontana染色显示有无黑色素,应用柏林蓝铁反应染色鉴别是黑色素还是含铁血黄素,另应用HMB45、S-100蛋白作S-P免疫组化染色与上皮性癌细胞鉴别诊断,应用电镜微观瘤细胞内有无不同发育阶段的黑色素小体.通过以上各种检测以达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目的.......

    作者:沈志刚;黄晓南;李琳;陈佩兰 刊期: 2002- 01

  • 慢性胃炎组织的三重染色法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重要病因,目前,一般采用3张切片,分别做HE、阿辛蓝和HP染色,以分别观察组织炎症、肠上皮化生和HP感染变化.此法既耗费材料试剂,又费时间,且不便于观察其彼此间关系.为此,我们通过反复实验,将上述3种染色在1张切片上进行,达到分别染色的良好效果.......

    作者:余俐;彭杰青;暴菊英 刊期: 2002- 01

  • 应用端粒酶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肠癌端粒酶活性

    笔者利用国产端粒酶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在大肠癌组织的石蜡切片中检测端粒酶活性,获得满意结果.现将应用该方法的体会简要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手术切除的新鲜大肠癌组织20例,对离体组织立即液氮冷冻,-80℃冰箱保存.标本分为2份,1份在做5μm厚连续冷冻切片;另1份经10%中性福尔马林或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做5μm厚石蜡切片.......

    作者:孙保存;刘易欣;赵秀兰;蔡春友;阎雪燕;王欣 刊期: 2002- 01

  • 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明的高效率核酸分析技术之一,可以将生命科学研究中许多不连续的分析过程连续化和微型化,同时检测比较生物样品中多个已知或未知序列的表达状况.近来研究证实,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过程,是多种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失常或许多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所致.基因芯片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基因开关及表达程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被越来越多的肿瘤生物学家用来比较肿瘤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间......

    作者:刘莹;王家跃;刘明 刊期: 2002- 01

  • 小肠巨大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

    患者女性,15岁.因阵发性腹痛入院.患者10余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脐周疼痛,阵发性,持续数日、数月发作1次,伴轻度恶心、呕吐、大便减少.近1月来发作频繁.体检:腹部可触及一包块.CT及MRI示:盆腔及中下腹区巨大囊实性占位.临床诊断:回肠系膜淋巴管瘤.硬膜外麻醉下行回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术中见回肠起始段肠系膜增厚,内有大量乳白色液体,部分肠管呈乳白色,病变肠管切除.......

    作者:尹玉;刘劲松 刊期: 2002- 01